7月31日晚,上交所网站显示散户炒股如何加杠杆,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诺麦博)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泰诺麦博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保荐机构是华泰证券。
科创板的第五套上市标准称得上为未盈利的研发型企业“量身定制”的一套上市标准。
具体来看,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据了解,泰诺麦博是一家面向全球市场、致力于血液制品替代疗法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目前全球同类首创的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已获批上市。
但招股书显示,泰诺麦博2025年2月获批上市的全球首创破伤风单抗药物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TNM002),被公司视为核心收入来源。该产品上市首月(2025年3月)销量仅300瓶,产销率仅 0.32%。销售额仅为16.93万元,一季度全部药品销售收入即定格于此。换而言之一季度所有销售来自这 300 瓶新品。
这份冰冷的数字,让这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创新药企陷入危机。
顶级渠道“象征性采购” 首季销售断崖式低迷
头部经销巨头采购额集体低迷,华润医药作为最大采购方首季仅进货5.41万元(占比31.96%),上药集团采购5.07万元(29.92%),广药白云山采购2.75万元(16.24%)。前五大经销商单家最高采购额不足6万元,合计占比90.21%。
竞品价格碾压,传统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马破免疫球蛋白临床使用超20年,市场价格显示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价格根据运输和计量的不同在终端的价格区间在 100-300 元左右,而TNM002的价格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300瓶的售价 16.93 万来计算单瓶给到医药公司的单瓶价格在 564 元左右,价格优势不明显。同时医生处方惯性形成的高壁垒,使这款被CDE认定为“突破性治疗药物”的创新药遭遇市场冰封。
“这反映出渠道对创新疗法的谨慎态度,”某医药流通企业高管分析称,“破伤风被动免疫市场已被传统产品教育成熟,单抗药物需颠覆临床认知才能破局。”
财务黑洞持续扩大 一年后净资产耗尽倒计时
财务数据揭示更严峻危机
亏损加速度恶化,2025年Q1单季净亏损1.77亿元,相当于日均烧掉196万元。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29 亿、-4.46 亿、-5.15 亿累计亏损达15.66亿元,超过公司当前净资产的三倍。
净资产预警,截至2025年3月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仅剩4.93亿元。按公司月均研发支出3,000万元的速度,若无新融资注入,净资产将在一年半后归零。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报告期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 74%。研发人员仅 145 人,占员工总数的 18%,按2024 年投入 4.2 亿的研发费用计算,人均研发费用达289 万。
更严峻的是资产负债结构,母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16.54%飙升至2025年3月的56.48%,财务杠杆急剧攀升。
在研管线遭遇三重围剿 RSV药物陷红海搏杀
被寄予厚望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预防药物TNM001(临床III期)面临更残酷竞争
国际巨头垄断市场:阿斯利康/赛诺菲的尼塞韦单抗、默沙东Clesrovimab已瓜分全球市场,辉瑞孕妇疫苗Abrysvo同步抢占份额。
国产竞品贴身肉搏:瑞阳生物RB0026同处临床III期,首款国产预防用药之争白热化。
早期管线青黄不接:其余三款临床阶段药物(TNM009/TNM005/TNM006)均处早期研发,短期内难成收入支柱。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RSV预防领域已有5款全球上市药物及多款在研产品。TNM001作为“潜在全球第三”的定位,在巨头挤压下面临严峻商业化考验。
科创板退市铡刀高悬 2029年营收1亿生死线
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市值40亿+核心产品II期临床获批)埋下致命隐患:若上市第四年(预计2029年)触发“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将直接终止上市。
千倍增长压力,当前唯一上市产品首季收入不足17万元,需在4年内实现年营收增长近590倍方能达标。这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实控人回购条款 引爆数十亿债务核弹
2025年6月签署的补充协议揭开隐秘风险
IPO失败触发回购,若上市申请撤回、被否或失效,实际控制人HUAXIN LIAO、郑伟宏须承担对数十家投资机构的回购义务。当前公司估值超40亿元,回购责任规模可能高达数十亿。招股书未披露实控人具体偿付能力,构成重大隐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2023-2025年公司通过多轮融资输血42.8亿元。若IPO失败,资本退潮将引发连锁反应。
资本市场不能为科学幻想买单散户炒股如何加杠杆,当‘全球首创新药’首季销售额不足20万,投资者需重新审视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鸿沟。